眾所周知,哈蘇(HASSELBLAD)跟蔡斯(Carl Zeiss)是打死不離親兄弟,他們合作展示了何謂High-end Camera 跟 High Cost
跟Highly Collective 等等總之就是有了就很High的相機跟鏡頭。不過在芸芸HASSELBLAD配T*的機器中,有一台很特別的身影 - Xpan.
Xpan是一台135底片的RF,它掛著的是標上HASSELBLAD自家牌子,由日本光學大廠富士製造的鏡頭,不像偉大可樂標的M0~M7跟一海票的M mount鏡,
Xpan 兩代而終,而且鏡頭群只有3顆,不過如果你把Xpan系列當成120 龍頭HASSELBLAD挑戰135王者 LEICA的失敗作品就大錯特錯了。
Xpan的獨特性令它不只是一台135底片的RF,反而是一台難以取代的傳奇。
Xpan是在1998年9月作為HASSELBLAD第一台135片幅的RF相機推出,配屬3顆鏡頭:
30/5.6(寬景mode下為135等效15mm)、
45/4(寬景mode下為135等效28mm)、
90/4(寬景mode下為135等效50mm),
特點是可以拍攝24 x 36mm標準画幅和24 x 65mm寬景画幅,跟其他相機用上下檔版裁切模擬的寬景不同,
Xpan的寬景是靠著依據中片幅鏡頭設計而來的高解像大像場來攝取寬景相片,所以一卷底片只可以拍21張,
而且拍攝途中可以自由切換寬景跟普通模式。
Xpan有兩種型號,兩款都是由日本Fujifilm生產,海外銷售版的叫Xpan,鏡頭上的是HASSELBLAD的牌子,
而日本本土的則標上Fujifilm TX-1的名號,鏡頭上也是寫明了有Super-EBC鍍膜的Fujinon鏡頭,除了機身跟鏡頭上的刻名和顏色不同,
Xpan跟TX-1用料設計都是一模一樣的,也都一樣是由FujiFilm生產。
而二代Xpan 2/TX-2 則加入重複曝光的功能 以及在觀景窗加入顯示快門相關資料,令使用者眼睛不用離開觀景窗去確認快門速度。
詳細的技術資料可以參考 http://www3.xitek.com/bingqiku/hasselblad/body/xpan.htm
我是個熱愛不同比例的人,普通的3:2、4:3的都滿足不了我,反而16:9、6X4.5、6X6、6X7等深得我心,
尤其當年第一次看到Xpan的照片就深深的愛上了這個長條的視界,不過因為Xpan/TX-1已經停產,二手市場可說是身價不菲,
尤其二代,硬是比一代貴了50%,那顆30/5.6更是天價,一顆的價錢是足夠買xpan機身+45/4+90/4還有剩,
口袋不夠深的情況下就買了之前介紹過的horizon 202 來止一止對長條的渴求,
不過1989年生產的機器限制實在太多(沒測光、只有6級快門、不能對焦....etc)雖然horizon 202的趣味性完全足以令人忘記使用上的限制,
但時不時都總有一種「如果我可以控制/微調更多就好了」的感覺。
不過,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在一輪天昏地暗的兼職完結的一天,我銀行戶口薄發出了謎樣的金光~~然後不知為什麼就眼前一黑:
(這張是交收完成那一刻急不及待就餵底片進去開光的第一張XD)
將TX-1拿在手上才感受到這台相機的心思,也明白到2代的改動是真的去改善一代不足的地方而不是騙錢XD 自動過片、加減EV、連拍、
可調的ISO setting,、還有因為搭載了測光系統而來的A mode(老實說我最愛就是這個),片幅切換時counter也會自動的切換成正確的張數
比如寬景mode下只剩1張的話,撥去標準mode就會顯示為2。不過也有因為RF不能精確構圖、可用光圈太小、寬景模式下變成中片幅的景深,
全開光圈很易會走焦等問題,但一切都會在那個遼闊的畫面中得到舒發,尤其受過HORIZON 202洗禮的會覺得是自行車跟手排房車的分別。
寬景機的使用上跟一般廣角很不用,因為長條形的畫面太過寬闊,如果不思考多一點就會令,畫面充斥了太多太多的東西而很雜亂,
但使用下來,我發現用來拍生活照其實也很棒
當然,合照永遠是長條的強項
每個人都會有一台深深的喜愛到不會借出去的相機,我的就是這台T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