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年代, 德國的兩家著名光學公司 ---
Zeiss 和 Leitz (Leica), 正為135 RF相機的領先地位激烈地競爭著...
Zeiss推出了Contax I II III型, Leitz就有Leica I II III
那邊有Tessar 50/2.8, 這邊就有Elmar 50/3.5
而當時為了要與Zeiss的Sonnar 50/2抗衡,
Leitz就推出了本文的主角: Summar 50/2
這鏡頭誕生於1933年,
分為固定版(rigid)和縮頭版(collapsible)
固定版由於產量極少, 早已成為收藏家的目標
Leica CL / X-tra 400
縮頭版的產量卻多很多, 雖然收藏價值比不上固定版,
但由於他們的鏡片構造是相同的, 所以拍出來根本沒有分別
這鏡頭的個頭小小的,差不多是我接觸過體積最小的大光圈標準鏡
但由於鏡身是由銅來打造的關系, 拿在手上會有著一定的份量
Leica M2 / Ilford Delta 400
Summar出廠的時候, 都是沒有鍍膜的鏡頭
但隨著鍍膜技術開始應用於攝影鏡頭, Leitz推出了替舊鏡頭加上鍍膜的服務
所以現在能找到的Summar, 有很多都已鍍上了一層淺藍色的鍍膜
加上了鍍膜的鏡片, 能提高光線的穿透度
令鏡頭的抗耀光能力及提升整體反差有一定的優勢
然而, 那始終仍是相當早期的技術
抗耀光及提升反差的能力始終及不上現代鏡頭, 鍍膜也很容易便會出現損傷
最常見的損傷就是稱為cleaning marks的小刮痕
一般不嚴重的cleaning marks, 對畫質的影響其實是不會很大的
Leica M2 / X-tra 400
Epson R-D1
作為其中一枝當年少數光圈值能達至f/2的高速鏡頭,
若以現代的角度來看
其實他的解像度並不是很好,
反差低, 發色也偏向淡雅
Leica M2 / Ilford Delta 400
但無論拿這鏡頭拍黑白還是彩色照片, 底片還是數碼
卻都能表現出一種相當柔美的感覺,
令以這鏡頭拍出來的人像或風景, 看起來都會十分舒服
Leica M2 / Ilford Delta 400
Panasonic G1
Epson R-D1
其實也不一定要拍出如剃刀般銳利的畫面, 和擁有超濃艷發色的才叫好鏡頭呀!